在中国古代,茶道的发展已经历了千年之久。茶器作为茶道的载体,更是凝聚了无数茶人的情感与匠心。今天,我们就来一起探索这些茶器的魅力。
碗:国器
碗在古代的使用地位至高无上。从汉朝到唐朝,碗已经完成了从陶到瓷的飞跃。在茶和酒大放异彩的盛世,碗也不再
盏:茶器的升华
在现代,泡茶大多用盖碗,上有盖,下有托,中为碗,三才一体,取的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好寓意。清代也盛行盖碗,稍不同的是当时鲜有带托的,上至皇室贵胄,下至官府乡绅,用的皆是盖加碗的二件套。到了民国时期,景德镇创烧了一种名为“三头饭贝”的茶具,即盖碗加托,成为了当时茶具市场上的畅销产品。
壶:紫砂的传承
紫砂壶是明代开始流行的物件。它凝聚了明代文人的匠心,成为了茶道的代表之一。清代的紫砂壶更是被视为上品,精美好用。新中国成立后,紫砂业才重上正轨。上世纪末,在台湾乌龙茶文化的极力带动下,更是有了繁荣的景象。如今,宜兴紫砂壶在茶文化中成了炙手可热的茶器。
则:量茶的准绳
则,量也,准也,度也。陆羽提它的本意应该是要通过“则”来估摸投茶的量,至于具体多少,似乎并不明晰。茶则的盛行,多半还要归功于日本茶道。日本茶道里称茶则为“媒”,被视为茶席上的最佳配角。中国古代虽对茶则有过记述,但并未得到“碗”和“壶”那么多青睐,倒是在日本人始终如一的文化坚守里传承了下来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日本茶道之所以经久未衰,多少还是能窥得些许因由。